标签云
asm恢复 bbed bootstrap$ dul In Memory kcbzib_kcrsds_1 kccpb_sanity_check_2 MySQL恢复 ORA-00312 ORA-00607 ORA-00704 ORA-00742 ORA-01110 ORA-01555 ORA-01578 ORA-01595 ORA-08103 ORA-600 2131 ORA-600 2662 ORA-600 3020 ORA-600 4000 ORA-600 4137 ORA-600 4193 ORA-600 4194 ORA-600 16703 ORA-600 kcbzib_kcrsds_1 ORA-600 KCLCHKBLK_4 ORA-15042 ORA-15196 ORACLE 12C oracle dul ORACLE PATCH Oracle Recovery Tools oracle加密恢复 oracle勒索 oracle勒索恢复 oracle异常恢复 Oracle 恢复 ORACLE恢复 ORACLE数据库恢复 oracle 比特币 OSD-04016 YOUR FILES ARE ENCRYPTED 勒索恢复 比特币加密文章分类
- Others (2)
- 中间件 (2)
- WebLogic (2)
- 操作系统 (103)
- 数据库 (1,767)
- DB2 (22)
- MySQL (77)
- Oracle (1,608)
- Data Guard (52)
- EXADATA (8)
- GoldenGate (24)
- ORA-xxxxx (166)
- ORACLE 12C (72)
- ORACLE 18C (6)
- ORACLE 19C (15)
- ORACLE 21C (3)
- Oracle 23ai (8)
- Oracle ASM (69)
- Oracle Bug (8)
- Oracle RAC (54)
- Oracle 安全 (6)
- Oracle 开发 (28)
- Oracle 监听 (29)
- Oracle备份恢复 (590)
- Oracle安装升级 (97)
- Oracle性能优化 (62)
- 专题索引 (5)
- 勒索恢复 (86)
- PostgreSQL (30)
- pdu工具 (6)
- PostgreSQL恢复 (9)
- SQL Server (32)
- SQL Server恢复 (13)
- TimesTen (7)
- 达梦数据库 (3)
- 达梦恢复 (1)
- 生活娱乐 (2)
- 至理名言 (11)
- 虚拟化 (2)
- VMware (2)
- 软件开发 (39)
- Asp.Net (9)
- JavaScript (12)
- PHP (2)
- 小工具 (22)
-
最近发表
- ORA-00756 ORA-10567故障数据0丢失恢复
- 数据库文件变成32k故障恢复
- tcp连接过多导致监听TNS-12532 TNS-12560 TNS-00502错误
- 文件系统格式化MySQL数据库恢复
- .sstop勒索加密数据库恢复
- 解决一次硬件恢复之后数据文件0kb的故障恢复case
- Error in invoking target ‘libasmclntsh19.ohso libasmperl19.ohso client_sharedlib’问题处理
- ORA-01171: datafile N going offline due to error advancing checkpoint
- linux环境oracle数据库被文件系统勒索加密为.babyk扩展名溯源
- ORA-600 ksvworkmsgalloc: bad reaper
- ORA-600 krccfl_chunk故障处理
- Oracle Recovery Tools恢复案例总结—202505
- ORA-600 kddummy_blkchk 数据库循环重启
- 记录一次asm disk加入到vg通过恢复直接open库的案例
- CHECKDB 发现了 N 个分配错误和 M 个一致性错误
- 达梦数据库dm.ctl文件异常恢复
- Oracle Recovery Tools修复ORA-00742、ORA-600 ktbair2: illegal inheritance故障
- 可能是 tempdb 空间用尽或某个系统表不一致故障处理
- 11.2.0.4库中遇到ORA-600 kcratr_nab_less_than_odr报错
- [MY-013183] [InnoDB] Assertion failure故障处理
分类目录归档:MySQL
Mysql执行计划
1、MySQL执行计划调用方式
EXPLAIN SELECT ……
2、执行计划包含的信息
| id | select_type| table | type| possible_keys | key | key_len | ref | rows| filtered | Extra |
2.1、id
包含一组数字,表示查询中执行select子句或操作表的顺序
id相同,执行顺序由上至下
如果是子查询,id的序号会递增,id值越大优先级越高,越先被执行
id如果相同,可以认为是一组,从上往下顺序执行;在所有组中,id值越大,优先级越高,越先执行
2.2、select_type
表示查询中每个select子句的类型(简单 OR复杂)
SIMPLE:查询中不包含子查询或者UNION
PRIMARY:查询中若包含任何复杂的子部分,最外层查询标记为PRIMARY
SUBQUERY:在SELECT或WHERE列表中包含了子查询,该子查询被标记为SUBQUERY
DERIVED:在FROM列表中包含的子查询被标记为DERIVED(衍生)
UNION:若第二个SELECT出现在UNION之后,则被标记为UNION;若UNION包含在FROM子句的子查询中,外层SELECT将被标记为DERIVED
UNION RESULT:从UNION表获取结果的SELECT被标记为UNION RESULT
2.3、type
表示MySQL在表中找到所需行的方式,又称“访问类型”,常见类型如下:
| All | index | range | ref | eq_ref | const,system | null |
由左至右,由最差到最好
2.3.1)ALL:Full Table Scan, MySQL将遍历全表以找到匹配的行
2.3.2)Index:Full Index Scan,index与ALL区别为index类型只遍历索引树
2.3.3)Range:索引范围扫描,对索引的扫描开始于某一点,返回匹配值域的行,常见于between、<、>等的查询
2.3.4)Ref:非唯一性索引扫描,返回匹配某个单独值的所有行。常见于使用非唯一索引即唯一索引的非唯一前缀进行的查找
2.3.5)Eq_ref:唯一性索引扫描,对于每个索引键,表中只有一条记录与之匹配;常见于主键或唯一索引扫描
2.3.6)Const、system:当MySQL对查询某部分进行优化,并转换为一个常量时,使用这些类型访问;如将主键置于where列表中,MySQL就能将该查询转换为一个常量,system是const类型的特例,当查询的表只有一行的情况下,使用system
2.3.7)NULL:MySQL在优化过程中分解语句,执行时甚至不用访问表或索引
2.4、possible_keys
指出MySQL能使用哪个索引在表中找到行,查询涉及到的字段上若存在索引,则该索引将被列出,但不一定被查询使用
2.5、 key
显示MySQL在查询中实际使用的索引,若没有使用索引,显示为NULL
Note:查询中若使用了覆盖索引,则该索引仅出现在key列表中
2.6、key_len
表示索引中使用的字节数,可通过该列计算查询中使用的索引的长度
Note:key_len显示的值为索引字段的最大可能长度,并非实际使用长度,即key_len是根据表定义计算而得,不是通过表内检索出的
2.7、ref
表示上述表的连接匹配条件,即哪些列或常量被用于查找索引列上的值
2.8、rows
表示MySQL根据表统计信息及索引选用情况,估算的找到所需的记录所需要读取的行数
2.9、Extra
2.9.1)Using index
该值表示相应的select操作中使用了覆盖索引(Covering Index)
覆盖索引(Covering Index):MySQL可以利用索引返回select列表中的字段,而不必根据索引再次读取数据文件
2.9.2)Using where
表示MySQL服务器在存储引擎受到记录后进行“后过滤”(Post-filter),如果查询未能使用索引,Using where的作用只是提醒我们MySQL将用where子句来过滤结果集
2.9.3)Using temporary
表示MySQL需要使用临时表来存储结果集,常见于排序和分组查询
2.9.4)Using filesort
MySQL中无法利用索引完成的排序操作称为“文件排序”
3、MySQL执行计划的局限
3.1)EXPLAIN不会告诉你关于触发器、存储过程的信息或用户自定义函数对查询的影响情况
3.2)EXPLAIN不考虑各种Cache
3.3)EXPLAIN不能显示MySQL在执行查询时所作的优化工作
3.4)部分统计信息是估算的,并非精确值
3.5)EXPALIN只能解释SELECT操作,其他操作要重写为SELECT后查看执行计划
发表在 MySQL
评论关闭
mysql自动备份脚本
#!/bin/bash #定义有备份的数据库名 dbname=chengfei #定义备份数据库时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 dbuser=chengfei dbpasswd=chengfei #数据库备份的路径 backuppath=/home/chengfei/backup/mysql/ #数据库备份日志文件存储的路径 logfile=/home/chengfei/backup/log/mysql.log #以当前的时间作为备份的数据库命名。 dumpfile=$(date +%y%m%d%H%M) #这个函数用来备份数据库 back_db() { #将备份的时间、数据库名存入日志 echo "------"$(date +%Y-%m-%d%t%A%t%T)" Beginning database "${dbname}" backup--------" >>${logfile} #备份数据库,如果有错误信息也记入日志。 /usr/bin/mysqldump -u${dbuser} -p${dbpasswd} ${dbname} >${backuppath}${dumpfile}.sql 2>> ${logfile} #开始压缩数据文件 echo $(date +%Y-%m-%d%t%A%t%T)" Beginning zip ${backuppath}${dumpfile}.sql" >>${logfile} #将备份数据库文件库压成ZIP文件,并删除先前的SQL文件。如果有错误信息也记入日志。 tar zcvf ${dumpfile}.tar.gz ${dumpfile}.sql && rm ${dumpfile}.sql 2>> ${logfile} #将压缩后的文件名存入日志。 echo "backup file name:"${dumpfile}".tar.gz" >>${logfile} echo -e "-------"$(date +%Y-%m-%d%t%A%t%T)" Ending database "${dbname}" backup-------\n" >>${logfile} #发送邮件 cat ${logfile} | mutt -s "Blog数据库备份" -a ${dumpfile}.tar.gz 8chf@163.com } #这个函数用来删除七天前的数据,注意,这个脚本会删除当前目录下所有的早于七天前的文件 rm_oldfile() { #查找出当前目录下七天前生成的文件,并将之删除 find /home/chengfei/backup/mysql -type f -mtime +7 -exec rm {} \; } #切换到数据库备份的目录。如果不做这个操作,压缩文件时有可能会错误 cd ${backuppath} #运行备份数据函数 back_db #运行删除文件函数 rm_oldfile
添加运行计划
crontab -e
00 05 * * * /home/chengfei/backup/script/backup_mysql.sh
INNODB参数的含义
innodb_data_home_dir | 这是InnoDB表的目录共用设置。如果没有在 my.cnf 进行设置,InnoDB 将使用MySQL的datadir目录为缺省目录。如果设定一个空字串,可以innodb_data_file_path中设定绝对路径。 |
innodb_data_file_path | 单独指定数据文件的路径与大小。数据文件的完整路径由 innodb_data_home_dir 与这里所设定值的组合。 文件大小以 MB 单位指定。因此在文件大小指定后必有“M”。 InnoDB 也支持缩写“G”, 1G = 1024M。从 3.23.44 开始,在那些支持大文件的操作系统上可以设置数据文件大小大于 4 GB。而在另一些操作系统上数据文件必须小于 2 GB。数据文件大小总和至少要达到 10 MB。在 MySQL-3.23 中这个参数必须在 my.cnf 中明确指定。在 MySQL-4.0.2 以及更新版本中则不需如此,系统会默认在 MySQL 的datadir目录下创建一个 16 MB 自扩充(auto-extending)的数据文件ibdata1。你同样可以使用一个 原生磁盘分区(RAW raw disk partitions(raw devices)) 作为数据文件 |
innodb_mirrored_log_groups | 为了保护数据而设置的日志文件组的拷贝数目,默认设置为 1。在my.cnf 中以数字格式设置。 |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InnoDB 日志文件的路径。必须与
innodb_log_arch_dir设置相同值。 如果没有明确指定将默认在 MySQL 的datadir目录下建立两个 5 MB 大小的 ib_logfile… 文件。 |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日志组中的日志文件数目。InnoDB 以环型方式(circular fashion)写入文件。数值 3 被推荐使用。在 my.cnf 中以数字格式设置。 |
innodb_log_file_size | 日志组中的每个日志文件的大小(单位 MB)。如果 n 是日志组中日志文件的数目,那么理想的数值为 1M 至下面设置的缓冲池(buffer pool)大小的 1/n。较大的值,可以减少刷新缓冲池的次数,从而减少磁盘 I/O。但是大的日志文件意味着在崩溃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数据。 日志文件总和必须小于 2 GB,3.23.55 和 4.0.9 以上为小于 4 GB。在my.cnf 中以数字格式设置。 |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InnoDB 将日志写入日志磁盘文件前的缓冲大小。理想值为 1M 至 8M。大的日志缓冲允许事务运行时不需要将日志保存入磁盘而只到事务被提交(commit)。 因此,如果有大的事务处理,设置大的日志缓冲可以减少磁盘I/O。 在 my.cnf 中以数字格式设置。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通常设置为 1,意味着在事务提交前日志已被写入磁盘, 事务可以运行更长以及服务崩溃后的修复能力。如果你愿意减弱这个安全,或你运行的是比较小的事务处理,可以将它设置为 0 ,以减少写日志文件的磁盘 I/O。这个选项默认设置为 0。 |
innodb_log_arch_dir | The directory where fully written log files would be archived if we used log archiving. 这里设置的参数必须与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相同。 从 4.0.6 开始,可以忽略这个参数。 |
innodb_log_archive | 这个值通常设为 0。 既然从备份中恢复(recovery)适合于 MySQL 使用它自己的 log files,因而通常不再需要 archive InnoDB log files。这个选项默认设置为 0。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InnoDB 用来高速缓冲数据和索引内存缓冲大小。 更大的设置可以使访问数据时减少磁盘 I/O。在一个专用的数据库服务器上可以将它设置为物理内存的 80 %。 不要将它设置太大,因为物理内存的使用竞争可能会影响操作系统的页面调用。在 my.cnf 中以数字格式设置。 |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 InnoDB 用来存储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信息和其它内部数据结构(internal data structures)的存储器组合(memory pool)大小。理想的值为 2M,如果有更多的表你就需要在这里重新分配。如果 InnoDB 用尽这个池中的所有内存,它将从操作系统中分配内存,并将错误信息写入 MySQL 的错误日志中。在 my.cnf 中以数字格式设置。 |
innodb_file_io_threads | InnoDB 中的文件 I/O 线程。 通常设置为 4,但是在 Windows 下可以设定一个更大的值以提高磁盘 I/O。在 my.cnf 中以数字格式设置。 |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在回滚(rooled back)之前,InnoDB 事务将等待超时的时间(单位 秒)。InnoDB 会自动检查自身在锁定表与事务回滚时的事务死锁。如果使用LOCK TABLES命令,或在同一个事务中使用其它事务安全型表处理器(transaction safe table handlers than InnoDB),那么可能会发生一个 InnoDB 无法注意到的死锁。在这种情况下超时将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参数的默认值为 50 秒。在 my.cnf 中以数字格式设置。 |
innodb_flush_method | 这个参数仅仅与 Unix 相关。这个参数默认值为fdatasync。 另一个设置项为O_DSYNC
。这仅仅影响日志文件的转储,在 Unix 下以fsync转储数据。InnoDB 版本从 3.23.40b 开始,在 Unix 下指定fdatasync 为使用fsync方式、指定O_DSYNC为使用O_SYNC方式。由于这在某些 Unix 环境下还有些问题所以在 ‘data’ versions 并没有被使用。 |
innodb_force_recovery | 警告:此参数只能在你希望从一个被损坏的数据库中转储(dump)数据的紧急情况下使用! 可能设置的值范围为 1 – 6。查看下面的章节 ‘Forcing recovery’ 以了解这个参数的具体含义。参数设置大于 0 的值代表着 InnoDB 防止用户修改数据的安全度。从 3.23.44 开始,这个参数可用。在 my.cnf 中以数字格式设置。 |
innodb_fast_shutdown | InnoDB 缺少在关闭之前清空插入缓冲。这个操作可能需要几分钟,在极端的情况下可以需要几个小时。如果这个参数据设置为 1 ,InnoDB 将跳过这个过程而直接关闭。从 3.23.44 和 4.0.1 开始,此参数可用。从 3.23.50 开始,此参数的默认值为 1。 |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InnoDB 会试图将 InnoDB 服务的使用的操作系统进程小于或等于这里所设定的数值。此参数默认值为 8。如果计算机系统性能较低或innodb_monitor显示有很多线程等侍信号,应该将这个值设小一点。如果你的计算机系统有很我的处理器与磁盘系统,则可以将这个值设高一点以充分利用你的系统资源。建议设值为处理器数目+ 磁盘数目。 从 3.23.44 和 4.0.1 开始,此参数可用。在 my.cnf 中以数字格式设置。 |
发表在 MySQL
评论关闭